Space X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去一趟月球要多少钱?一群由前美国宇航局高管创建的公司“Golden Spike”有推出月球游服务,费用高达约15亿美元。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在硬件群里面有人提起Elon Musk创立的Space X,认为它是60年代的科技加上2010的运算的结合体,进入市场的方式是比原来最便宜的长城工业还便宜,这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Space X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很快,长期混在群里不说话的张涛站出来,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说Space X是60年代的科技和唯一优势是成本低未免也太对不住他们的牛逼了。

第一点,我想这位朋友说的是从high level的角度火箭推进的原理和燃料什么的技术早已比较成熟了,但是在底层,材料、工艺、机加工和金属3D打印、电池、元器件之类的可是一直在进步。类比一下,十几年前我看科技类杂志已经满篇都是可穿戴了,但是能说可穿戴就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科技么?不能吧。更重要的是可靠性,航天领域的可靠性要求近乎变态,比如前不久spacex的垂直起降技术大获成功,但是这项技术的概念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只是实际测试都不咋成功,所以说spacex把这个做稳定可靠不是技术么?是技术。

第二点,与其说是低价导致成功,不如说是体制、组织结构和Elon Musk的risk-taken的企业家精神的成功。NASA之前好比是分散在5个分支的总计10个人干一个人的活,SpaceX则是在Elon领导下的一个人干10个人的活,这样不仅效率提升100倍(成本自然大降)而且干得更好(比国内的航天系统可能效率高千倍万倍了,不夸张),技术迭代更快,而且SpaceX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也比NASA和国内的航天部门高多了,因为NASA要对国会和纳税人负责,国内搞砸了可能乌紗帽难保,而SpaceX是家商业公司,所以相比之下国有航天机构要保守缓慢得多。

第三点,技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不能用出现的早晚来衡量,智能手机出现没多少年,但是无数公司都能做(当然商业上的成功不能保证)。对比一下,原子弹和核电站已经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产物了,但是放眼全世界也没有几家公司能从零搞起来。

看到张涛的发言后,云医疗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郭辉也表示赞同他的看法:

现在很多国内外杂志都在说space X用的是60年代的技术,但是除了他们还没有谁利用60年代技术能有效把成本降低的。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是有很高门槛的。

文章来源:雷锋网

Author

梦车间创客文化空间创始人,《3D打印——改变世界的新机遇新浪潮》、《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Android3D游戏开发与应用案例详解》作者,90年后创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