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深3D打印玩家测评Makerbot Replicator 2

这篇文章是小编(@原物设制-PROTODUCT)在国外网站上找到的,和我们的使用情况非常贴近,而且比我们的感想更加系统,为了让大家了解真实的Rep2,特此翻译了这篇文章。MakerbotReplicator 2 3D打印机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至今每篇我所看的报道都是大同小异。

对它的赞扬声都不约而同的纷至沓来,并尊其为“新工业标准”或“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品”等,但很少会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这些说法。

别误会我,总体来说我是一位3D打印的发烧友。和该技术打交道以有数年,并且有幸操作过不同种类的机器。当一个月前我想购入一台3D打印机时,我咬了咬牙以2199美金价格购入一台Rep2。并不是因为我想选贵的,只是它恰好的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

一些关于该机的背景:首先Rep 2绝对是Makebot市场上的领军产品,该公司有出色的市场团队使得他们能在这场3D革命中处于领先。大量的媒体报道指向Rep2一台稳定机器只需要很少甚至零维护,但以我的经验目前市场上所出现机器都很难做到这点,但由于之前和Makebot的Thing-O-Matic(TOM)机器有艰难的操作和维护时间,重新工业设计过的Rep2的确有其吸引之处,并且在某些区域有所提高,但其他一些 其实并没有多大改变。

对于那些接触3D打印不久的朋友这里做个解释,TOM是Makebot在过去几年里发布的第二款产品。当时的卖点就是承诺可以通过传送带平台持续打印,然后真实情况就是太言过其实了。以我的经验来说,大部分TOM操作者会告诉你他们花在校正和维修上的甚至高于实际打印的时间。在经历了以上这些磨难后不难想象Rep2承诺的零维护的确是个不错的卖点。其实我从来都不奢望零维护,只是希望相比TOM我能花少点时间在这些工作上。

但让我沮丧的是在交货后的几天里我遭遇了许多的问题,虽然通过和以往那些喜怒无常的机器打交道的经验我都顺利的克服了他们,但实施却是零维护的形容有失偏颇,仍然需要做些工作才能保证它正常运转。那么新一轮的使用者,你们是不是和我持一样的观点呢?

我已经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从内而外的潜心研究这台机器,我的发现通过下面的目录一一呈现。正如我说的,这台机器让我爱恨交加,在这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悟和广大使用者共勉。

框架

Makebot在框架上花了不少功夫,用黑色面板(高密度聚乙烯?)取代了之前的钢结构。这是在美学上完全颠覆第一代面貌的革新。市面上很多产品都是依靠激光切割的胶合板作为结构,在外观上显然缺乏专业性。在功能上,使用胶合板框架的机器会因打印过程中的高速震动使得原本拧紧的螺钉逐渐变松。Rep2仰仗着自身的重量和稳定的钢结构框架能轻松的避免这些问题。这是一个显著的提升。

XY构架

001

Thing-O-Matic的XY构架是个落下诟病的产品,其他3D打印的原型机(RepRaps)的原理:喷头可以在XY轴任意运动,然而TOM靠托盘在XY轴运动,而喷头只在Z轴运动。

那就意味着打印的过程作品始终在处于运动, 所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

Rep1从Ultimaker那里得到灵感让挤出机可以在XY平面上移动,该架构的零部件和设计在Rep2上都没有大变化的原因就在这里。基本和Rep1相同的注塑部件,但是Rep2 Y轴的滚珠杆和齿轮配合的位置有一点不同。Rep2在原理上的确没有太多的创新,但这种简约还是值得赞赏的。有部分3D打印达到相同目地的组合方法往往不太理想,过去在Makebots之前的产品和目前市场上其他品牌的机器中,杆部直接通过框架上的孔洞和螺旋盖固定。 而现在结构中,这些零件的稳定性更高,所以大大减少了机器维护的时间(尤其是和TOM机器相比),很难否认Makebot在它的设计程序上已经非常之成熟。

挤出机

挤出机是3D打印机里最关键的部分,其他的零件运行反常时你或许还能勉强完成打印,但挤出机的功能异常时你就不要奢望任何成功的可能性。对于如此关键的部位,Rep2却没有带来任何改进。只是在喷嘴处做了略微变化。另一个小改进是在电热偶旁添加了辅助风扇,如果想获得更好的PLA打印效果鼓风机是必要的,它能帮助减少翘边,当然这在其他机器上也能看到,不能视为创新或可喜的变化。

挤出模块一直维持在MK7版本,最新的Thing-O-Matic(Makerbot老机型)就是用这种,未有更新。这个模块的壳体是在步进马达和热头之间的注塑件。这个模块通过一个螺栓将丝材推向一个齿轮,让齿轮可以咬住材料往下挤出到热头。这个设计已经被Makerbot社区的成员们视为过时,容易发生过度挤出。用来挤住丝材的螺头很容易磨损,失去推紧力。这也就是我们在过去的机型中会发生那么多数不尽的打印失败的原因。

在我刚开始使用Rep2的两天里,我时常遇到挤出机堵塞的问题。甚至在导入和导出材料时都遇到了麻烦。最终这导致了喷头的阻塞。于是我用了几种化学试剂来清洗喷头,配以水加热处理然后用针头清洗。最后它终于正常工作了,但是配合已不那么好,出现了漏滴的情况。

当我试图想弄紧时却破坏了挤出模块。于是我在QUBD上翻新了零件然后在开始打印(Quintessential,Universal – Building Device ),为了防止重复麻烦我立即打印了一个更新送料驱动,类似于许多TOM操作者用过的,在之后的数百小时的打印中没有再出现问题。

我想表达的是Rep2推出时相关经验还不那么丰富,所以当要搞清楚我的机器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克服这些问题时,需要很多知识和经验才能做到。

好吧,但关键的是并不是每台Rep2都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如果这种问题频繁发生,那么对一个新手来说,他可能就从此放弃3D打印了。

底盘

Rep2代和一代还有一个区别就是 2代使用了亚克力底板取代了一代的加热底板,并且面积增大37%。但亚克力板却只能打印PLA材料。当你多出600美金购入Rep2X时,那么你就可以打印ABS材料了。此外Rep2的底板有一个弹簧快速释放机制,能让你更方便的拿掉打印作品。更有三个校准平衡的螺丝让你更容易调整Z轴的高度,控制面板里也自行植入了运行脚本来方便你完成该步骤。总之,除了只能应对PLA材料,其他啥的都还是不错滴。

打印材料

002

标准的Rep2只能打印PLA材料然而Rep1和Rep2X却ABS和PLA两种材料都能打。Makebot拥有它自己的PLA材料,售价在50美金每千克。可是我并没有发现Makebot的材料和市面上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34美金每千克的材料有什么显著不同。

给我的感觉,Rep2切换成单一打印PLA的机器有些逃避之嫌,尽管PLA并不像ABS那样被广泛使用,但无论你用何种机器它的打印效果都会较好,但那么做却生生的夺掉了一种选择。我的结论是:Rep2是一个更漂亮、更大、更稳定的Rep1,去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ABS打印)。这既是进步也是一种损失。

电路

相比一代,在这方面我并没有发现Rep2有显著的变化,从不同的Makebot用户论坛上得知,似乎Rep2配备了可以升级为双喷头的接口,只可惜电力供应可能就不堪重负了,但既然它有这个能力,那些个创客就不会让这一切发生的太晚,用600美金(升级为Rep2X需要的成本)升级为双喷头以及打印ABS材料,似乎有些不值,有这些钱你完全可以买一台质量略次但功能齐全的打印机,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Rep2,就别想着升级为Rep2X,最明智的久是再买一台!

至于控制面板,老实说,我喜欢这块。因为不需要电脑连接就可以通过Makeware编译要打印的数模然后用SD传输打印,没有特别之处,但就是那么简约。

控制面板还植入了暂停功能,当你打到一半想换其他颜色的材料时,这个功能就有发挥的余地了。

软件

Makeware是一款Makebot为自己机器特别设计的软件,用于把3D数模编译为机器可以读懂的代码。所使用的都是它自己的Gcode生成器。Rep2的操作就非常的友好,你可以轻松的拖放数个模型,并且可以同时打印他们,只需将他们导出为 .x3g的文件形式,那么最新的Makebot机器都可以通过SD卡来直接打印,你甚至可以去高级菜单来调整基本填充、壳体和打印速度。

当你使用高分辨率剖面编译时会发现自己停在了33%,我已经通过多台电脑处理多个数据模型最后得到的都是这个结果。另一个事情我想深入的就是一个和Makerware相似的问题,当你开启某个特定的后台处理时也可能会失败,如conveyor, 目前知道的解决办法就是重置,所以请不要轻易删掉安装文件。尽管有那么些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滴。

售后服务

有一点还是必须要提及的,在这点上Makebot超越了其他的对手,他们的支持服务团队始终领先于其他团体。他们的反应总是比较迅速并且尽量帮客户调解问题。在过去的时光,当他们在Twitter上看到我发布的和机器打交道的挫折时,他们甚至主动联系并给我支持,我想其他团队肯定做不到这样。在我解释了在喷头上遇到的问题后,他们免费给我寄来了整个挤出系统尽管我没有花350美金来购买他们的售后服务。

总结

003

我完全相信Rep2在有些方便被错误的宣传了,它并不是一台革命性的打印机,在功能上的创新远远比不上在外形美学上的提高。Makebot在市场、设计、应用和包装上都做的非常漂亮。并且它的品牌化战略以及把3D打印推向大众等方面也都无可挑剔。然而Rep2的操作友好性并不像它宣传的那样。虽然它简化了过程,但我建议新用户要花功夫来充分理解这个过程和技术,这是非常值得做的。

文章来源:原物设制-PROTODUCT3dprintingindustry.com

Author

梦车间创客文化空间创始人,《3D打印——改变世界的新机遇新浪潮》、《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Android3D游戏开发与应用案例详解》作者,90年后创客!

发表回复